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尊龙凯时入口
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及我国的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二位,80%的病人在农村,大部分病人为青壮年,每年死亡13万人。结核病是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并坚持把结核病防治作为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来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落实有关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开展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3月24日是第1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为“结核流行广泛,控制从我做起”,目的在于强调结核病疫情蔓延的严峻形势,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呼吁每位社会成员积极投入到遏制结核病的行动之中,为最终消除结核病的危害而共同努力。
卫生部今日通报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一、2006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进展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结核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全国结防战线广大工作人员的努力,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维持在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为79%,治愈率为92%,发现率和治愈率均超过了70%和85%的预计目标。
为加强防治工作,进一步履行政府承诺,2006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吴仪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会议总结了规划实施五年来的经验,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署了今后防治工作,为实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央财政继续加大防治投入,防治经费由2005年的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亿元。卫生部对防治工作中成绩卓著,贡献突出的355个先进集体和1497名个人进行了表彰,进一步调动了全国结核病防治战线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卫生部积极组织,在国家级现场检查和各省自评的基础上,圆满完成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制定了结核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实施计划,向涂阴病人免费提供药品,开辟了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结核菌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控制三个新领域,扩展和深化了防治策略,并开展试点工作。制定《全国结核病防制工作规范》,修订《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规范了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定《结核病防治“五率”相关技术方案》,扩展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覆盖率,加强病人发现、治疗和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多渠道筹资,加强国际合作,成功申请并启动第五轮全球基金项目,获得5000多万美元的支持。依托疫情报告信息网络,全国基本实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动态管理,个案信息库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知晓率;药品持续供应,保证了病人及时治疗。
二、《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中期评估工作
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要求,2006年由卫生部组织开展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全国32个省级(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7个地市级、2708个县级《规划》实施单位全部参加中期评估。通过《规划》实施单位自查、上级部门抽查和国家级现场复查,中期评估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
评估结果显示:在2005年,我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达到100%、病人发现率达到79%、病人治愈率达到91%,如期实现了《规划》中期目标和全球结核病控制阶段目标;建立了符合全球遏制结核病策略又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结核病控制模式;健全了国家、省、地、县、乡镇、村(社区)综合的结核病控制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了结核病监控与评价系统。5年间,结核病防治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发现和治疗了205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避免了3740万~5610万个健康人受结核菌的感染,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至少80亿元。
我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主要经验有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政府承诺,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加强培训,提升结核病防治能力。三是以病人发现和治疗为核心,制定并落实了各种政策和措施。四是加强规划监控和评价,高质量开展防治工作。五是加强健康促进,动员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六是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实施性研究逐步提高。
中期评估显示,中国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艰巨;部分地方政府承诺落实不足,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仍缺口较大;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和专业队伍工作能力需要提高,与未来的防治需求尚有差距;流动人口剧增、结核菌/艾滋病毒双重感染和耐药结核病病的挑战,增加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难度。
卫生部将针对重点问题,认真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推动防治工作的进展。
三、卫生部组织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在造成全球结核病疫情升高的诸多因素中,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全球每年新出现耐多药结核病病人约30~60万,实际病人数可能已达100万。世界卫生组织估算,中国耐多药结核病病人数占全球的1/4~1/3。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也是耐药结核病疫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落实各项防治政策和措施,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耐药结核病成为控制工作的重要挑战。由于耐药菌株尤其是耐多药菌株的不断产生和流行,致使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着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终期目标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耐药结核病是我国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我国结核病耐药性的流行现状,分析耐药性产生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卫生部决定于2007、2008两年时间开展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
本次调查工作由卫生部领导,成立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和办公室。基线调查办公室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各地调查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实施。
此次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0个调查点,具有全国的代表性。我部将拨专款1700多万元,用于设备、耗材的购置及全国调查的工作经费。目前,各调查点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计划于4月1日全国同步启动。卫生部将以调查为契机,逐步开展全国性的结核病耐药监测工作。
四、全国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
为了解我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我们开展了全国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调查对象共69253人,其中男性33922人(占49.0%),女性35331人(占51.0%);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0.8岁,最小年龄为12岁,最大年龄为65岁。调查内容包括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调查,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调查,农村卫生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医疗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基层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情况调查等四项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1、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2、公众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率差别较大;3、文化程度成为影响公众知晓率的重要因素;4、公众获取结核病信息主要靠人际渠道;5、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对于提高知晓率起着重要作用;6、学校健康教育课对结核病知识的教育开展不够。
卫生部将针对上述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
五、《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学生版)》颁布
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是结核病控制的重点人群,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自我防护意识,远离疾病的侵害。同时,学生还可以向家长和社区其他人员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进一步扩大了结核病防治宣传的效果。
以2005年卫生部颁布的《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为基础,今年《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学生学校版》就是专门为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健康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而设计的。该版资源库采用书本和光盘相结合的形式设计,直观简单,使用方便,内容丰富,且每一种活动形式都附有主要的目标人群、可供选择的方式等,供各地在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时选择使用。
本版资源库经过多次进行预试验及试点,经专家多次研讨修改,2006年3月份终于出版,并下发到各省,将成为各地开展学校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时有益的参考资料。今后,还将针对各地对使用情况的反馈,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使之更加适用我国各地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二七年三月二十日
背景材料:结核病疫情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历史上对人类的危害触目惊心。解放前,民间称结核病为痨病,并且有“十痨九死”的说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核病在全球“死灰复燃”,许多国家包括结核病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疫情下降缓慢或严重反弹的局面,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结核病再次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880万例,其中传染性结核病患者390万例,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患者约200万人。面对全球结核病疫情日趋严重的局面,世界卫生组织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三种传染病之一,并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强调遏制结核病的流行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召开的第二届全球遏制结核病伙伴论坛大会上,将我国列在需要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的首位,具体表现为6“多”:一是感染人数多,全国有多达5.5亿的人口感染过结核菌,约占全国人口的45%,明显高出全球平均感染水平;二是患病人数多,全国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和122/10万,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约150万;三是新发患者多,全国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145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65万例;四是死亡人数多,全国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五是农村患者多,全国约80%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农村,而且主要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六是耐药患者多,全国结核病耐药率高达28%。
我国部分地区结核病疫情回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流动人口骤增、耐药结核菌的蔓延、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等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对结核病疫情的严重性和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落实政府承诺的自觉性;对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忽视了结核病防治机构及能力的建设;相当一些地方未能把有效控制结核病流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参与不够;未能全面、准确、有效地推行与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患者发现率低,督导化疗留于形式;普遍对结核病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不普及等。